健康科普 | 季节性的变化会对高血压患者产生影响吗?
高血压是一种以体循环动脉压升高、周围小动脉阻力增高,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心排血量和血容量增加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患者多表现为头晕、头痛、眼花、耳鸣、失眠、乏力等症状。长期高血压可能导致多种心血管疾病,并可影响到如心、脑、肾等结构和功能的改变,最终导致心力衰竭、肾衰竭和脑卒中等严重后果。


季节变化对血压的影响是显著的,尤其是在气温变化较大的冬季和夏季,这种影响更为明显。以下是季节变化对高血压患者的具体影响及相关建议。

冬季血压通常高于夏季:冬季气温较低,血管收缩,外周阻力增加,导致血压升高。此外,冬季人们活动量减少,热量消耗降低,也可能间接影响血压。
昼夜节律的变化:冬季夜间血压下降幅度比夏季更大。这种昼夜节律的变化可能与冬季夜间血管收缩更为明显有关。
(1)在家自行监测
定期监测:高血压患者每年进入初期夏季和冬季时,应定期在家监测血压,尤其是气温大幅变化的换季期间。如果出现血压显著变化,应及时就医咨询。
测量方法:
时间:每日早、晚测量血压,每次测量应在坐位休息5分钟后进行,测2-3次,间隔1分钟,记录并取多次测量平均值为当次血压值。
注意事项:不论早晚,测量血压前均应注意排空膀胱,记录起床、睡觉、三餐及服药时间。
早上测量:应于起床后1小时内、服用降压药前、餐前和剧烈活动前进行。
晚上测量:于晚饭后、睡觉前进行。

(2)去医院做动态血压监测
监测频率:每年在夏季和冬季至少进行1次动态血压监测,及时了解昼夜血压波动情况,警惕夜间血压升高。
适用人群:尤其适用于已知血压水平随季节变化波动的高血压患者,或血压容易随季节变化波动的患者,包括老年高血压患者或合并慢性肾脏病、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的高血压患者。

降压目标
1、单纯高血压患者:血压应降至<140/90 mmHg,能耐受的患者可降至<130/80 mmHg。
2、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血压降至<130/80 mmHg。老年或伴严重冠心病者,降压目标值为140/90 mmHg。
3、高血压合并慢性肾脏病:血压降至≤130/80 mmHg,对于80岁及以上老年慢性肾脏病患者,血压降至<140/90 mmHg。
4、高血压合并冠心病:血压降至<130/80 mmHg,应注意舒张压不宜降至<60 mmHg。高龄、存在冠状动脉严重狭窄的患者,血压不宜过低。
5、慢性期缺血性卒中:血压降至<140/90 mmHg。但对于合并已知严重颅内外大动脉狭窄的患者,血压的管控不宜过于严格。对于脑小血管病造成的卒中,应遵医嘱严格控制血压,避免血压剧烈波动。
6、高血压合并脑出血:推荐将血压长期控制在<130/80 mmHg。


1、高血压合并缺血性卒中患者:建议每日食盐摄入量<3.0 g。
2、高血压合并肾脏疾病患者:
(1)要求每日食盐摄入量<3.0 g,不吃咸肉、咸菜等含盐高的菜品或腌制品。
不吃辛辣调味品及咖啡、浓茶等刺激食物。
(2)限制蛋白质摄入,每日膳食中蛋白质供给量为每公斤体重0.6~0.8 g,并且有50%~70%蛋白质来自于优质蛋白类食物,如鱼虾、瘦肉、禽蛋、奶类和豆制品等。
(3)可选择麦淀粉、低蛋白大米或低蛋白米粉、藕粉、粉皮或薯类作为碳水化合物的主要来源。限制脂肪摄入,特别是肥肉、动物内脏等动物性脂肪含量高的食物、限制钾、磷摄入。每日磷摄入量<1 000 mg,减少食用可乐、加工食品等;钾摄入量<2 000 mg,选择西兰花、西葫芦、绿豆芽、冬瓜、大白菜、柿子椒、卷心菜、椰菜花、黄瓜、茄子等钾含量低的蔬菜。
3、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选择低血糖生成指数的全谷类食物,不吃含精制糖的食物。

4、高血压合并痛风患者:
(1)限制高嘌呤动物性食物,避免食用肝脏、肾脏等动物内脏,贝类、牡蛎、虾蟹等带甲壳的海产品,以及浓肉汤和肉汁等。
(2)对于急性痛风发作、药物控制不佳或慢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患者,应戒酒,并禁用含酒精饮料。
(3)建议摄入脱脂或低脂乳类及其制品、蛋类以及足量的新鲜蔬菜。
鼓励选择低血糖生成指数的全谷类食物,充足饮水。

注:血压的季节性变化是普遍存在的。高血压患者正确做好家庭血压监测,不但可以随时掌握自身血压变化,还能在诊疗时为医生用药调整提供依据。同时,有效做好饮食控制和自我管理,也能更好地控制血压,减少季节变化对康复的不利影响。
编辑:周莉
校对:宣传部
审核:吕长兴
---END---
